“《华商报》做了个榜样”

2017-05-26 14:27

1998年我就到汉滨区宣传部工作,由于工作的关系,与《华商报》有许多工作联系,也写一些豆腐块文章在报上发表。

1999年夏天,宣传部干部蔡勇同志为发挥自己摄影特长,欲应聘到华商报社担任记者,好多人都齐声反对,认为丢掉铁饭碗可惜。我鼓励他到报社,并很快协助办理了有关人事手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也就成了华商报社的常客,在报社的食堂吃饭,与报社一大帮子记者结下了友谊。

时光到了2007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得到了1947年挪威人卡尔莫特森先生《我眼中的中国》彩色电影片段《老安康》(经国家广电总局确认,这是中国第一部彩色纪录片)。片长有12分钟,片子中的几个人物还健在,我便找片子中的健在的人物座谈,走访电影拍摄的地方,同时又把片子的镜头截成图,做新旧对照,于2008年6月写了一组《安康城的记忆》的文章在地方报刊上发表,当时《华商报》安康站的同志就把此事汇报给报社,为这事儿蔡勇还和我犯急说:“这么好的题材不与我说,简直不够意思。”

也许是怀着负疚的心情,我于2008年8月20日来到华商报社,拿着片子和文章接受采访。蔡勇、王锋等人给予了一个上午的热情接待……

由于单位有事,8月21日起个大清早就沿西汉高速朝西走。上午9时许,市政府办打来电话,说曾任省领导的徐山林同志叫我给他回电话。

徐山林同志是安康人,退休后仍很关心安康的文化建设,电话拨通后徐山林同志开口就说:“小罗,《华商报》今儿上午登的‘老外拍摄的记录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12分钟浓缩60年前老安康’的文章,那里边说的事是真的假的?”我说片子在我手上。他笑着说:“这篇文章我通读了三遍,里边说得还有意思。文章也写得好。你抽时间把片子送我,我再和报纸登的文章对一下……”放下电话我想,这《华商报》来的是快呀,真让人感觉厉害!

不久,我便送片子给徐山林同志家。他拿着《华商报》,看着视频,一会儿叫停,一会儿看报……最后笑着说:“我是老安康人,视频上播的和报纸登的都对,你们要就这历史好好挖掘,《华商报》就给你们做了个榜样,这个事儿我要给安康市委、市政府说,要把这个题材用好。”

这是《老安康彩色电影》在大媒体上的第一次报道,我从心底里感谢《华商报》。

2009年6月5日上午10时许,我正驱车准备参加次日由西北大学组织的“山西平陆寻抗战烈士,纪念中条山战役活动”,蔡勇打来电话问:“中央电视台罗京逝世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他接着说:“之前安康举办龙舟节,你去请的罗京做主持人,你俩交往不错,能不能写篇文章纪念一下他?力争今晚发我,还有照片。”

得到老朋友的邀请,下午到了山西平陆后,找了个网吧,请一个上网的小青年把写好的文章打出来传给蔡勇,又让妻子在家里翻出我与罗京的活动照片翻拍后发给蔡勇。那天,把这些事忙完已经晚上10时了。

2009年6月6日上午,蔡勇打来电话说:“文章已在《华商报》登了,好多媒体都转载了。”

可惜的是,现在已找不到我存的报纸的原样了。但是,我一直为华商报人的新闻敏锐性、时效性和敬业精神所折服!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喜欢《华商报》的原因。 (作者系安康市汉滨区文广旅游局局长) 通讯员 郑团吉 摄

快来投稿啦讲讲您与华商的故事

今年7月1日,《华商报》将迎来改版20年纪念日。您或是我们的一名粉丝,或是我们的报道对象,或是为我们曾经投稿作者,在这20年里与我们有不解之缘……往事并不如烟,曾经历历在目。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请打开您记忆的闸门。为此,《华商报》开设《在一起,20年》栏目,讲述你与华商的故事,希望您踊跃投稿。

>>征集活动主旨:

20年,我已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孩,走向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华年。如今,我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但是不管我有多少变化,对你的爱却丝毫未变,也将永远不变。即日起,“在一起20年”栏目向您征文、征稿、征图。

1. 征文要求:

原创文章,题材不限,诗歌散文随笔,只要能表达出你与华商之间炙热无比的感情即可,字数在1000字以内。

2. 征稿要求:

内容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主人公就是华商和你,你我之前曾有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华商带给你的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字数1000字左右。

3. 征图要求:

夫妻20年前后对比照;母子(母女)20年前后对比照;20岁青年现在与幼年对比照;家乡发展20年对比照等。

投稿信箱:737510117@qq.com

主持人:答小宾

上一篇:妈妈的味道
下一篇:发狂藏獒连伤人 特警击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