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2017年,中国经济何处去?

2016-12-24 16:30

  12月14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形势的同时,确定2017年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

  回顾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的关键,其中,最大亮点是首次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九大新常态,涉及基础设施、对外开放、新兴产业、健康产业、差异化竞争和树立品牌、环保和新能源行业……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全面对外开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的中国经济,就像处于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新常态”的提出,为其转型过渡,提供了“强心针”和保障。

  “新常态”,是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的“名词”,究竟该如何去理解?笔者认为,如果说“旧常态”下,中国改革是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那么“新常态”之下,中国的改革则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这一年,中国的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

  这一切变化都是为了更好的激发中国经济的潜在能量,也是“新常态”带来的结果。

  在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一带一路”,全面铺开,再一次为中国的经济转型过渡保障加大了砝码,为中国经济发展,打通了血脉,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绝不只是区域规划。这项战略的实施,不仅让沿线所有区域受益,而是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2016年,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发展,为构建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复苏出谋划策。

  无论是中国早期的经济特区、还是去年成立的自贸区,都是以单一区域为发展突破口,而“一带一路”打破了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从纵、横的方向,联络起国与国之间的桥梁。

  对于中国内陆发展而言,“一带一路”开辟了解决供给侧改革的新出口,新增了大量有效资源进入通道,让国内资源获取更加的多样化。如此一来,“走进来”和“走出去”,俨然已成为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适应和做到的。

  一年过去,2017年,中国经济还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笔者注意到,近日,一个新的名词被提及,那就是——“中国经济新方位”。

  什么是中国经济的新方位?文章指出,新常态、新理念、新实践,就是新方位最鲜明的特点。

  笔者看来,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将继续增速换挡,改革和转型将继续加快步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新方位。

  随着资源约束、消费增长、城镇化提速等问题,传统发展理念已无法适应当下环境。然而新方位却能够带来新的机遇,创新成为了经济进步与突破的必由之路。

  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一年来,国内一大批高质量、多元化、精细化的生活性服务产业,金融密集、知识密集、科技密集、人力资本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产业诞生。这也标志着我国经济向发达经济的转变,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

  笔者分析,创新性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与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平衡相辅相成。

  从发展趋势上看,这些带着中国民族品牌烙印产业的发展,未来将是以产业链的强弱来抉择,将是由对外开放的程度来决定。这需要我们用集聚的眼光,去发展创新型产业链条,用开放的方式,去竞争和占得市场。

  笔者认为,从开启对外开放,到如今“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的对外开放时期,我国的产业,经历了一个从散到聚、从引进到输出、从制造到创造的过程。这与国家的开放程度逐步提升、生产技术逐步提高以及中国在国际市场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息息相关。

  中国经济,如今正在经历从以工业为主导的时代,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时代即后工业化时代的重大转变。未来,在新常态、新理念、新实践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不断创新的中国,正在稳步惊艳世界舞台。(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

上一篇:光华通讯社报道被多家媒体关注人民搜狐腾讯转
下一篇:中国金茂城市运营模式出炉 三大产业实现签约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