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优化设备制造企业生产调度与成本控制
1908 2024-11-22
原标题:同事眼中的“二真先生” 法官金刚走了
方金刚生前和同事讨论案情时的工作照。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供图
去世时间
2017年10月17日
姓名:方金刚
性别:男
终年:51岁
去世原因:因公殉职
生前职业:法官
身高不到1.7米、微胖的方金刚笑着穿过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10楼的走廊,坐在自己办公室的刘慧卓法官抬头看见他,打了个招呼:“金刚,去合议呀?”
“嗯,合议!”
这是10月17日下午2点半左右的一声简短问候。紧接着,方金刚开始与另外两名法官讨论案件,5起案件合议完,已经接近下午4点。方金刚没停下来休息,因为国庆之前还有3个案子没达成一致意见,他提前一天约好了合议庭成员刘崇理和阎巍,正好趁这个时候一起解决。
下午4点56分,三人正在方金刚的办公室讨论案件,实习助理许海峰和余小凡在电脑旁记录着主审法官们的发言。没有任何征兆,方金刚突然“咚”的一声从座椅上倒了下去。在场的人以为方法官困了累了栽倒在地,但粗重的喘息声让大家意识到事情不对。
刘崇理大喊“打120”,隔壁办公室的法官助理高海娟闻讯跑出来,和许海峰一起下楼叫常驻在法庭的急救人员。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政治部主任徐家新在第一时间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方金刚”。但这位51岁、从地方法院一步步走到最高法院的金刚法官,再也没有站起来。10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追授方金刚“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
方金刚生前身着法官服的留影。
4天写出1.5万字解读法律文章
位于郑州第四巡回法庭的1005办公室,还是方金刚在世时的模样。当天合议案件的材料放在办公室一进门左侧的低矮茶几上,下级法院的裁定书、摁着当事人红手印的再审申请书、案件相关审查报告铺了满满一桌子。
三位法官正合议的是一起涉及土地登记的行政再审案件,承办人是方金刚。当事人此前多次到法院起诉,但都被原审法院驳回诉讼。
这是三个案子中的最后一件了,法官助理许海峰先汇报了案情,方金刚听完有些不快,向来直言直语的他说了一句“这个案子让老百姓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我觉得这么做有问题,我们要为老百姓说话。”
这成了方金刚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一下午都和方金刚在一起的法官刘崇理后来才知道,除了他们合议的8个案子,方金刚上午已经合议了2起。
诉到最高法院的案件往往重大疑难复杂,对法官们来说,办案就已经够劳心劳力了,但除了办案,方金刚始终没放下手里那支笔。
8月28日上午,方金刚参与起草的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正式对外发布,他马上找到四巡副庭长李广宇,带着招牌式的憨厚笑容问:“李庭,咱们四巡的公号能不能连续给我发4天?我想写解读文章。”
得到了领导同意,方金刚每天一篇三四千字的解读,包括此次发布的解释亮点、起草时对一些条款的考虑等。为了配合方金刚,李广宇每晚等着校对文章,给他排版、配插图。
写到最后一篇,正赶上周五,李广宇问他,周五了,该歇歇了吧?
“不行,文章得发出去。”白天办案、晚上写文章,4天内方金刚共发出了近1.5万字的详细解读。
巡回法庭是最高法院司法改革的“试验田”,“当庭宣判”则是四巡的一张名片。方金刚力挺这项工作,受命起草了当庭宣判的规则,为此又专门写了一篇小文,阐释为什么案件要当庭宣判。
痴迷英语 最新判例信手拈来
在河南大学读研二的许海峰今年7月份到四巡实习,方金刚拿出两本英文法律书对许海峰说,办案之余好好看,能读透就没白来。
方金刚痴迷法律英语,如今他的办公室里,整理出来的打印版英文资料摞起来有1米多高,这些材料多是国外司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或经典判例,上面满是方金刚用红笔做的标记。
翻译过《批评官员的尺度》《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等著作的最高法法官何帆在朋友圈追忆两人的交情:与金刚相识10年,一起出差开会笑闹,也曾为某个句子译法或文件表述争论不休,但从未因此红过脸。
但凡知道哪位同事英语了得,方金刚就开心,甚至平时发信息都用英文。9月5日,何帆准备给从郑州回来的方金刚接风,但因为工作繁忙,聚会只好延期。“I will return your favor”,这成了方金刚发给何帆最后的话。
2005年,方金刚从湖南高院调到最高法下属的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工作。当时同事黄斌的办公室就在方金刚隔壁,每天早上,他都能听到方金刚屋里传来的英语广播声。到食堂吃早饭时,方金刚就跟同事们分享过去一天或者一周世界各地的法治新闻。
从那时起,方金刚和黄斌连续两年编译《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年终报告》,先按照各自的分工翻译,再交由对方校对,最后由方金刚撰写编者按。正是因为这两份报告斟酌确定的法律用语和语言使用习惯,法研所在此后的10年每年都发布这一报告。
在刘晓栩眼里,丈夫方金刚最喜欢的就是书,家里书柜是各国的法律书籍,“他喜欢一点点从网上搜集整理信息,然后打印出来,作为写作素材。”
方金刚常跟妻子说:“老婆,活到老学到老,要不容易痴呆。”
不讲情面 人称“二真先生”
方金刚的认真是出了名的。有次合议案件,主审法官刘京川发言,书记员郭凯记录的时候没跟上。方金刚当时就发了火:“对其他合议老师意见的跟进是对人家工作的尊重,不能遗漏任何细节。”
合议结束后,方金刚还不忘嘱咐一番:“书记员的笔录就是法官水平的体现,你记得不好,别人会认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没有水平,书记员在法庭上的记录也是对法官工作的监督。”
到最高法院司改办工作后,每次遇有改革文件或者调研报告初稿拿到全办会议上讨论,承办人都既希望方金刚参加,又怕他参加,“金刚了解国际最新进展,又结合中国实际问题,总能开阔视野,但大家都知道金刚快人快语,提起意见来从来不留情面,有时候让承办人 下不来台 ”,何帆说。
四巡的同事们回忆起来,方金刚平时有什么说什么,高兴的时候就哈哈大笑,不高兴、有意见也从不藏着掖着。认真又率真,大家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人称“二真先生”。
郭凯是方金刚的书记员,有次去方金刚家,见他躺在沙发上看书,穿的袜子上破了洞,就说给他买双新的,即便他自己付钱也行。结果方金刚说:“我爱出汗,这样正好透气。”
生活中不拘小节,但方金刚也有细致的一面。2010年,方金刚被选派到西藏高院援藏三年。西藏高院民一庭的一位藏族法官家里生活困难,爱人没有工作,冬天还在屋外用冷水洗衣服。方金刚想给他家买一台洗衣机,但又生怕人家不接受。
正赶上援藏第一年春节,院里派这位法官去那曲挂职锻炼,方金刚觉得这是个合适的机会,“你去交流本应请你吃饭送行,但我想把吃饭的钱拿来给你家买台洗衣机,你看怎么样?”结果,这位藏族法官欣然接受。
结婚20多年,刘晓栩跟着丈夫方金刚从湖南到北京,又见证了他援藏、跟随四巡到郑州“创业”。刘晓栩说,丈夫选择的每一步都让她没有选择,但还是支持他,“因为他对法律的信仰感动了我。”
儿子抱怨过父亲太忙,没有陪伴自己成长中的每一个阶段,他说不了解父亲,直到最近听父亲的同事们回忆,“觉得有种东西把心填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