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厦门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出炉
880 2024-11-2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龙川,华侨大厦、工业大厦、东江影剧院等建筑,与周围民房相比,在当时显得那样高大气派。而在今天,这些曾让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有些褪去了时代的光彩,有些已经拆除,与后期崛起的高楼大厦一比显然已经有一定的年代感。这些新高楼与旧大厦的对比,显现出龙川县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建设取得的变化。
龙川人民生活条件日新月异的改善和城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龙川县在40年来的发展长卷中重要的一笔一划。这些笔划书写了龙川成果:截至2017年底,全县居民储蓄达250多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8.1亿元;社会事业、民生保障提质飞跃,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工业、制造业由“三来一补”变为“龙川创造”,高端制造、创新驱动成发展的新名词……
实践不止,改革不止。当前,龙川县正紧紧围绕“四个定位,一个目标”的奋斗方向,紧跟改革开放步伐,立足新时代,聚焦新目标,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新龙川不懈奋斗。
美丽龙川。40年来,全县GDP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变化,无不体现在龙川人民的平凡生活中,他们正从细微处用心用情去感知、去体味。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历届班子的正确领导下,龙川县政府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自来水厂、菜市场、文化休闲设施等的投资建设力度,让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电灯,在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蔬菜外,还能将这些农产品穿过公路售卖到其他地方。晚饭后,三三两两的人群,漫步在步行街、东江边上,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生活好不惬意。
这样惬意的生活,全靠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继而又连续提出一系列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的意见。当时仍隶属原惠阳地区的龙川县,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启了高速发展的脚步。在1978年至1992年间,龙川加快了发展步伐,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拉开了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序幕。
1988年,河源撤县建市,龙川县隶属河源市,这样再次吹响了向幸福生活迈进的发展号角。至2001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引下,在广东掀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热潮的大背景下,龙川县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实践,一批国有企业改制,一批“三来一补”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方式进驻龙川,掀开了龙川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2001至2012年的12年间,龙川县在“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可持续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企业转型升级,拉开了龙川工业由传统加工型向自主研发生产转变的序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川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指示批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坚持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奔赴在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代新城、打造“一带一路”在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枢纽节点,努力争取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前列这样一个“四个定位、一个目标”的征程中。
龙川县经济发展脉络进程,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的路子正确。龙川县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按可比价计算,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85倍,201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是1979年的220倍,201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是1988年的200倍,2017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是1979年的50倍,2017年金融机构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1979年的1680倍。
风雨筑坦途,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都说了,“要致富,先修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龙川境内的公路大多都是土路,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几乎是空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
1991年,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在龙川县附城水贝交会,并设立二级四场编组站和火车站。直到1994年10月13日,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广州至兴宁、深圳至兴宁的客、货列车正式营运。一阵阵火车鸣笛声响,从此冲破了龙川县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宁静。
之后的10年间,通过这趟列车,龙川人走了出去,而地处粤赣交会的龙川县变成了一片热土,一个个工厂随之而来,不但带动本地经济发展、用工就业,更带动了项目的发展。2005年10月30日,途经龙川县的梅河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结束了龙川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拉近了与珠三角地区的距离,使之快速进入珠三角3小时经济圈。刹那间,鸣笛声、汽车喇叭声等,奏响了新发展的交响曲。
多年来,龙川县通过加快谋划、建设高速公路、通用机场、赣深高铁以及包括轨道交通等在内的其它交通项目,积极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拉近与深莞惠的空间隔离,融入深莞惠1小时生活圈。
在交通规划上,龙川县立足于“交通强县”目标,按照“一机场五高速六铁路”“三纵六横”规划,建设通达珠三角、连接大湾区周边的外联“动脉血管”,包括:1个通用机场(规划中)、2条高铁(赣深高铁、龙龙高铁)、4条普通铁路(已经运行的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及规划建设的龙汕铁路、龙韶铁路)、5条高速公路(已经投入运行的河梅高速、汕昆高速及建设中的河惠莞高速、规划建设的龙寻高速、连梅高速)。龙川县将通过高铁、普铁及高速公路建设,主动融入国家级交通大动脉,打通与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通道,构建“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及“南上北下的重要通道”。
正是面临千载难逢的“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的迭加期,龙川县将找准功能定位,选准目标方向,最大程度地把后发地区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形成推动龙川快速发展的强大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开拓投资热土园区经济腾飞成就产业崛起
改革开放40年来,龙川县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经济活力日益增强,创业创新正持续活跃。俨然,这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区发展壮大的沃土,也是龙川县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龙川县贯彻好、落实好省、河源市、深圳市、深圳宝安区及龙川县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招商奖励办法,创新出台更多吸引企业、投资商的地方优惠政策,激发外商投资龙川的信心和热心人士协助招商的积极性。全县还补齐制约产业发展“短板”,创新“代办”模式,实行“一对一”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如今,龙川县实施“双创模式”(创新招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发力“四轮并驱”(驻点招商、以会招商、以商引商、全域招商),正是在尝试创新、多番摸索之后的得之不易的实践。今年以来,龙川先后获得2018年“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区县”和“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等“国”字号荣誉。支撑起两项殊荣的,正是龙川的招商引资工作。
在营商环境得到优化的大背景下,龙川县编织出令人瞩目的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这张“星空网”,点缀在其中的产业成果就像星光一般闪耀四方。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位于龙川县东部通衢、登云两镇交界处的大坪山地段,紧靠205国道和梅河高速公路,规划控制面积28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在未建园之前,该处除了周边的农户种植有水果外,就是低矮的植被,一直不被人看好。
2007年4月,龙川县人民政府与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协议书》,一场声势浩大的开发建设在这个距离县城10公里的山地上破土动工。而这块土地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2008年11月经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为广东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2015年,随着共建单位的变更,该园区更名为现在的名字——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自2008年被授予省级产业园以来,走上了一条曲折但辉煌的成长道路,演绎了从一座荒山到工业新城的发展传奇。经过10多年不间断的开发建设,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建成园林式工业新城。
十年磨一剑。目前,园区吸引了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龙川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澳都家居有限公司等77家极具竞争力的知名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度高达90%以上,逐步形成了电子光电、空气能制造、现代建筑工业化产业等高端制造主导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同一生产水平、不同价值链、功能互补的分工格局,着力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功能产业承接地。
2012年以来,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连续6年在省政府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园区,先后荣获省风云园区、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省低碳园区等诸多殊荣,被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并成功承办广东省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现场会和河源市产业发展大会。今年1至9月份,园区工业产值为61.7355亿元,同比增长19.5%。
打造美丽龙川,谱写宜居城市新乐章
时光如白驹过隙,改革开放40周年,龙川县城面貌日益优化、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东江岸边,夜幕降临,遥看两岸万家灯火辉煌,街道交织着温暖的灯光,整个城市流光溢彩。这样的景象,放在40年前的龙川,无人能够想象。
时间回溯到1949年,龙川县政府从佗城镇迁至此后,升格为龙川县城。这段脉络,大致理清县城发展:1991年,龙川县政府决定依托火车站设立新城经济开发区,并组织修编新城经济开发区20年总体规划;1993年新城开发区正式破土动工建设;1995年龙川县政府对老城区和新城区共28条街道命名;1999年县沿江东路小区建设与沿江东岸道路建成;2003年12月5日龙山公园建成对外开放;2008年龙川县文化体育公园竣工开放;2009年8月27日老隆、附城两镇合并后的老隆镇正式挂牌;2010年至今,陆续规划建设幸福新城、高铁新城、泰嵋新城及佗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龙川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1980年,龙川县城发展成为拥有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5万人的小县城。随着龙川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区建设速度的加快,县城人口逐年递增,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龙川城区建成面积达20.3平方公里,县城总人口达到2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增至18.1万人);县城版图相比最初扩大了10倍,城区户籍人口增加12倍。
近年来,龙川大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在县城主要街道、商业街实施亮化、绿化工程,增加城市宜居性。放眼望去,如今的龙川城区,拥有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部新校区、田家炳中学等多所学校,建有卫生院及多家医疗机构、汽运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商品房、民房一批。规划区内的建设大道、龙川大道及各个小区区段的主要道路水泥硬底化,供水、供电、电信、金融、商业、学校、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齐全。
当前,处在“三城两区”规划建设中的龙川,将推进工业、商贸物流及旅游三大产业集聚和发展,以产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产业化,实现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建设现代新城提供发展支撑。
全球龙川人共同瞩目,见证改革开放成果
40年的努力,40年的历程,换来有目共睹的成就。龙川的一点一滴,与每个龙川人紧密相连。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龙川人。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龙川儿女,从家乡出发,漂洋过海,勇闯世界,遍布全球。在40年的建设中,更少不了龙川乡贤的支持。
多年前,许多回乡的乡贤看到,一到工业园只有寥寥几家企业。弹指一挥间,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现代新城正在崛起,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这不仅坚信了诸如吴惠权、刘绍柏等这样乡贤返乡投资兴业的决心与步伐,更坚信了他们能够向外面的人推介龙川的信心。拳拳赤子心,除了项目回归,更有亲情、乡情的回归。
全球龙川人是一家。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节点,龙川县取得的成果毋庸置疑。12月9日至10日,即将举办的“情牵龙川筑梦全球”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第六次大会暨2018龙川县产业发展推介会将向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和全球各地宣传龙川改革开放成果、展示龙川经济发展成就、展现龙川乡贤风采、宣扬龙川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投资商机等,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产业发展推介会,推动龙川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开放40年来,龙川县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改善。40载岁月如歌,40载努力与汗水无价。新时代的发展号角已经响起,在持续弘扬发展的精神鼓舞下,龙川县的团结与凝聚力也必将更加强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迸发,创造出更多崭新成果。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特约记者 刘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