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厦门企业百强系列榜单出炉
903 2024-11-20
建设现代化大西安 新中心
西北唯一服贸创新试点 西咸新区打算怎么干?
Previous Next
去境外旅游、买奶粉、上学甚至买马桶盖,多年来已经不是新闻。为什么国人对去国外消费兴致不减,除了能购买到优质产品外,能享受到一流服务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更宏大的背景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2位,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不强,仍是对外贸易的“短板”,这块短板造成的最直接结果就是高端消费提供不足,所以,中国人走出国门排队消费,也就不足为奇。
为了让服务贸易品种更丰富、服务贸易的效率再提高、服务贸易的覆盖范围再扩大,2016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送给全国10个省市和5个国家级新区一份“厚礼”——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进外贸转型增强服务业竞争力。
西咸新区作为优等生,成功折桂,获此殊荣的同时,也接此重担。
文化旅游、大数据服务、科技统筹、能源金融、农业科技、健康教育……经过5年发展,西咸新区各个组团都在因地制宜地打出特色服务贸易牌,为国家级新区发展探路。跻身国家级创新试点后,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更高效、更亲民的服务贸易体系,将为西咸新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把脉国内市场需求
各个组团亮“绝活”
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战略与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俊认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实现资源要素的优惠配置和环境污染的有效减弱。
事实上,西咸新区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构建新区服务贸易新产业体系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空港新城以发展“临空服务产业”为目标,打造航空保税维修、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沣东新城以发展“科技统筹服务产业”为目标,打造以检验检测、高新技术为主体的服务贸易产业集群;秦汉新城以发展“文化、健康产业”为目标,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孵化、生物医药科技、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沣西新城以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为目标,构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据增值服务产业集群;泾河新城以发展“科技农业旅游”为目标,打造科技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以发展“能源金融产业、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为目标,构建立足陕西、引领西北、辐射全国、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能源金融产业平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平台;西咸国际文化教育园区以发展“国际文化、教育、医养、科研产业”为目标,创建具有国际特色的丝绸之路文化教育新市镇。
建立国际化合作机制
让服务贸易再上台阶
根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试点地区将探索加大服务业双向开放力度。结合本地区产业特色,稳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行业对外开放。
抢在前走在前的西咸新区,从建立之初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世界,随着《方案》的出台,一大批与国际接轨的重磅项目,将再获动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推进创新试点步伐,西咸新区将依托“中俄丝路创新园、中韩医美国际城、海峡信息产业园、中意航空谷”项目深化与欧美、日韩、港澳台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重点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建立现代化国际合作机制,打造国际新型创新空间载体,建立跨国创业投资基金,构建具有国际优势、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和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
同时,西咸新区将认定一批服务贸易创新示范企业和项目,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实施办法,推动运输服务、跨境电子商务、飞机金融租赁服务、文化创意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旅游服务、能源金融服务等优势行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标准建设、构建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体系等,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改革试点工作。
税费优惠政策 为创新创业者送福利
“这么高大上的国家行动,其实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李俊说,“《方案》不仅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高端的消费,也能带给创新创业者更多的政策红利。”
《方案》强调,在试点地区推广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将享受政策的企业范围由服务外包扩大到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其他服务行业,给予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并对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据实税前扣除。
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为试点地区中小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对试点地区进口国内急需的研发设计、节能环保和环境服务给予财政贴息。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对试点地区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全面实施服务外包保税监管。
在李俊看来,三方面政策通过减税、设立引导基金和方便融资的方式,有侧重地鼓励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企业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提升服务贸易水平,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而对于西咸新区在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的前景,李俊很看好:西咸新区在文化科技农业大数据产业发展已经可圈可点,创新发展试点的开展将有助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这对大西安经济圈建设,对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培育经济新动能和带动就业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华商报记者 付军峰
华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029-86519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