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艺人“打赏”需持证上岗 将不被城管驱赶

2018-11-15 17:20

(原标题:成都街头艺人求“打赏”需“持证上岗”)

成都街头艺人求“打赏”需“持证上岗”

 
成都市日前发布消息称,成都首批持证街头艺人月底上岗。网站截图  
 

成都街头艺人求“打赏”需“持证上岗”

 
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已有先例。图为上海一位街头艺人展示自己的“许可证”。图/视觉中国  
 

成都街头艺人求“打赏”需“持证上岗”

 
去年5月,成都市的街头艺人在地下通道“卖艺”。成都市符合条件并通过考核的街头艺人,本月底将“持证上岗”。图/视觉中国  
 

没有固定演出场所,没有固定节目,街头艺人群体因表演风格灵活,在多个城市蓬勃生长,也因为不具备演出资质、占道表演,屡屡被城市管理者驱赶。

近日,四川成都正在进行一场“收编”街头艺人的探索。从4月16日起,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街头艺人,经过审核和复试后,可获得相应的演出许可,将于月底上岗的“持证艺人”,可在成都市区30个指定区域表演,将不会受到城市管理部门驱赶。此外,获得认证的街头艺人还可以自由接受“打赏”。

目前,成都将从三百余名(组)报名者中,颁发100张资质证书。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称,在未来,街头艺人将成为“成都的一道风景线”。

设30个街头艺术表演点位

4月24日下午,成都市文化馆,一场考试正在进行。“考生”们抱着吉他、手风琴,按照顺序依次上台演出,并由现场专家进行点评打分。

成都市文化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前来应试的“考生”,大多数是成都街头的自由表演者,而通过本次考试后,这些曾经的街头艺人,将获得由成都市颁发的演出资质,成为持证上岗的室外表演者。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市对于街头艺人的规范管理,从今年3月份就已经开始。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23日,成都市发布《关于2018年成都街头艺术表演首批试点点位的公告》,公布首批30个街头艺术表演试点点位,包括颇负名气的春熙路、天府广场等,覆盖成都市下属各中心城区。

成都市音乐产业推进办公室(简称成都市音产办)一名负责人介绍,上述30个点位,大多位于成都市区人流密度大区域,基本涵盖目前成都街头演出较多的地方。

上述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周五、周六、周日的下午4点至6点,以及晚上7点至9点,通过考核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在上述30个点位表演时,“城管不会赶你,也不会有其他部门干涉(表演)。”与之相对的是,没有获得成都市文广新局认证,或者已经持证,但未在上述规定区域演出的街头艺人,则可能被城管、市容执法人员驱赶。

艺人在线申请后现场考试

4月16日,成都市文广新局面向街头艺人,开展招募和考核。

成都市文广新局提供的招募条件显示,参加报考持证街头艺人,需要满足包括年龄在18至50周岁,身体健康,拥有成都户籍,或在成都市合法稳定居住,办理了成都市居住证等硬性条件。

除个人申报外,团体也可参加申报,但人数需在10人以下,乞讨型等不得参考。此外,表演方式和内容应“符合时代主题,内容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言谈举止要大方得体、亲和真挚,拒绝和抵制格调低下、淫秽粗俗,不得在表演过程中发表政治言论”。

对于表演形式,成都市文广新局规定,可以是以通俗唱法为主的声乐表演、器乐表演、曲艺表演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表演。此外,由于表演点位不提供电源,需要用音响等电器的街头艺人,还要自行准备安全的电源。入选的街头艺人,需要保证长期持续性开展街头艺术表演,并服从主管单位的统一管理。

参加报考的街头艺人,通过网络在线申请,经过筛选后进入现场复试,复试合格者确定为拟颁发证照人员,并将对外公示。

此外,成都市文广新局同时规定,评审通过的街头艺人上岗前,须参加成都市文化馆组织的短期培训,培训时间1到3天,主要内容为政策法规、管理规定和行业规范、演出包装、基本礼仪,并现场签订《成都街头艺人公约》等。未参加培训或不签订公约者,将不予发放证照。

“持证艺人”将受市民监督

新京报记者从成都市音产办获悉,首批持证街头艺人招募,一共持续四天,到4月20日截止。共有242名个人及114个团队申请,成都市文广新局委托成都市文化馆,从中筛选出团体和个人共100个,通过率不到三分之一。

即便是通过考核领证后,街头艺人每年也将接受审核,内容包括演出频次和效果等,优秀者将获得奖励,表现不佳者将进行末位淘汰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表演证照后,街头艺人可以自由“求打赏”,不受文化执法部门干涉。成都市文广新局称,这一规定将着力实现街头艺人“打开琴盒收费”,打通街头艺术的“生存通道”,形成自循环的长效工作机制。

成都市音产办上述工作人员介绍,在演出时,乐器表演者可以将琴盒放在面前接受现金打赏,或者放置二维码;手工艺者可以在表演之余,将成品现场出售,“但不能提前做好后,带到现场卖”。

成都市文广新局预计,在审核认证工作完成后,30个演出点位在2018年将演出近4000场。此外,试点点位还将根据街头表演的实际情况,相应进行实时调整。

此外,所有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均将受到市民监督,如被发现有扰民、破坏公共环境等行为,将受到处理。

■ 追访

音产办:持证考核为择优

“对于街头艺人不是管,是规范,也是营造成都的街头氛围。”成都市音产办一名负责人说,成都作为室外表演相对活跃的城市,对于街头艺人进行持证考核,目的并非是“堵”,而是希望通过择优录取,选择一些能力强的街头艺人,使之成为“成都的一道风景线”。

新京报记者联系到一位在成都街头伴唱的艺人大刘(化名),其表示听说过这一招募考核,不过,由于户籍限制,大刘没有能够获得报考机会。

大刘说,街头艺人的主要特征就是流动性大,成都市此次招募,却明确提出户籍、年龄等要求,“实际上很多真正职业的街头艺人,都不符合这个条件规定”。

成都市文广新局一名工作人员透露,对申请人员户籍设限,主要是选拔一些能固定、长期演出的街头艺人,“所以提出户籍或者居住证要求,这样的表演者能够沉淀在成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成都此举,从出发点说,能够体现城市管理意识进步,从以往要求城市面貌整齐划一,到强调个性化和宜居,与世界接轨。不过其表示,在选拔时,当地应该适当给予弱势群体或者低收入者以“特权”,更多关注底层表演者,体现城市的宽容和包容。目前以户籍“卡”人的做法,实际与新政的初衷不符。

■ 链接

多地曾探索街头艺人管理

新京报记者获悉,在出台相关规定之前,成都市音产办曾组织人员赴深圳、上海等地考察。此前,部分城市曾有类似探索,但均为民间演艺协会等组织认证。

2014年11月11日,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经过一年的筹划,从100名街头艺人中甄选出8名有资质的艺人,并向其颁发《上海街头艺人节目审核许可证》。截至2017年8月,上海街头已有120名艺人持证上岗,其中大部分是80后、90后年轻人。

此外,2015年4月,深圳市福田区演艺协会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街头艺人签订自律公约,试行“划定区域、固定位置、抽签派号、核准入场、规定时间、持证上岗”的管理模式,首批68组取得“街头艺人证”的街头艺人加入。

此外,广州也于2017年将户外空间表演合法化、规范化管理,23组艺人通过审核,成为广州首批持证表演艺人。

张美玲

上一篇:登上朝鲜的舞台,这些韩国艺人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下一篇:春运进入节前出行高峰,铁路客流持续走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