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隐形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在青岛召开
1431 2024-11-08
2017年,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出现,更丰富便捷的媒体传播方式推动形成新的传播格局。新出现的传播力量和传播元素激化新的传播失序和博弈,媒介素养成为各方共同关注反思的话题。
当前,主流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和新媒体为主体,政务新媒体为补充,和各类市场化媒体、商业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网络直播平台、微视频、应用软件程序、互联网金融平台、无人机、VR等在内的所有新老媒体业态,共同构成了“智媒化”发展形势下的新阶段。
在新的背景下,媒介内容生产已经不局限在专业媒体人和媒体机构,从网络主播、微博自媒体、微视频制作方、网红、答主,到互联网金融平台、社交媒体算法、搜索引擎等都成为媒体研究视野中的“传播者”。
传统媒体与新媒介融合碰撞的过程中,传播者表现出良莠不齐的媒介素养,常常成为社会舆论注意力的中心,也不乏大量稍纵即逝的“舆论泡沫”。“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趋势下,诸多热点现象值得关注。
鸡汤文乱象,暗藏营销产业链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曝光称,朋友圈沦陷在了鸡汤文的枪口之下,逐渐取代电视购物,成为新的产品营销渠道。鸡汤文表面看来的励志阳光正能量,其实是在为隐藏其中的广告做掩护。更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不知不觉成为了这类内容的推手。有报道调查称,微信“朋友圈”所谓的鸡汤文大多由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App等转发平台进行分发,注册人员再通过转发此类附带广告的文章来获取分成。这些转发的鸡汤文背后暗藏着获利丰厚的“转发”产业链,引发舆论关注。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显示,舆论关注是否所有传播的鸡汤文都有“毒”,转发平台以及背后的广告该由谁来监管。2016年5月11日,《南方法治报》指出,不要忽略鸡汤文背后的违法广告责任,对有偿转帖的违法行为也进行了讨论。微信负责人也表示,在微信里面我们一直说绝不允许骚扰用户,绝不允许把用户不需要的东西推给用户,更何况这类隐藏着灰色牟利产业链的“有毒”鸡汤文。而主流媒体从业者更应该提高专业意识,自觉抵制鸡汤文乱象,同时也应该做好监督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标题党”现象泛滥
“标题党”并不是一个新现象,早在2008年就有对网络新闻“标题党”的学术讨论。在一段时间内,随着媒体内容体量暴增,信息筛选机制与点击量、转发量指标挂钩,“煽、色、腥”噱头重新占领新闻资讯平台,“标题党”现象甚嚣尘上。
例如,2016年4月21日,网上出现一篇《上海冠生园董事长被猴子弄死》的新闻,以戏谑口吻叙述了相关意外事故、消费遇难者,引发舆论哗然。2017年4月,引发舆论热议的山东聊城于欢案,一些商业网站对《南方周末》等报道原文的标题纷纷进行了改动,炮制热点,而在内部奖励值班编辑的做法引发争议。
标题撰写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功,但是随着“10万+”等新媒体绩效考核标准的出现,媒介内容生产者的职业认同也从新闻记者转变为新媒体运营人员,操作规范相应地从新闻严谨客观走向新媒体营销技巧,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也逐渐让位于“搜索引擎优化”“热门推荐”“迎合受众趣味”等。
社会责任的缺失是职业媒体人素养缺失的表现。在“点击率”和网民偏好倒逼媒介内容生产的当下,发挥媒体价值引导公众观念的思路屡遭颠覆,公众媒介素养教育需要被提到与专业传媒教育同样重要的位置。日前,备受假新闻困扰的Facebook就开始邀请部分用户评论审核参与“标题党”调查以完善“动态消息(News Feed)”推送。
“新闻反转”频发,“把关人”角色缺位
2013年底“老外北京街头扶大妈被讹”以来,新闻反转不断在网络舆论场上演:深圳罗尔事件后来被证实为网络营销策划,“中国游客泰国疯狂铲虾”“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利用了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炒作争议话题,“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山东产妇纱布门”只选取或夸大了部分事实……反转新闻接连上演,不仅伤害了媒体公信力,也让公众情绪被反复玩弄,次生网络谣言、极端化表达、隐私权侵犯等都不断污染着网络舆论环境。
反转新闻的盛行,反映了众声喧哗时代“把关人”角色的缺失。一方面,一些专业媒体存在失范操作、把关功能削弱,一味追求首发权、第一定义权,将“网传”“网曝”内容的核查工作抛给公众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新闻生产的基本流程和专业精神。另一方面,自媒体抢夺着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规避了传统把关机制,营销号商业传播行为通过夸大和重构某些社会情绪、制造新闻故事,“蹭热点”“抢头条”也容易成为反转事件推波助澜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转新闻频出的同时,公众对网络内容的警惕感也逐步加强。或许,“让新闻飞一会儿”已经成为目前网民的一种认知习惯,更有所谓的“吃瓜群众”已不满足于“坐等反转”,反而成为自发破除谣言与虚假事实的重要力量。
【1】【2】
(责编:王堃、朱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