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平台·新机遇”——“一带一路”大型网络主题活动】日子富生活美百姓乐 “海丝”古城文化产业释放惠民红包

2018-06-28 16:38

走进福建漳州的长泰文庙,一排排闽南古风的建筑呈现在眼前,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大殿前屹立着高大的孔子雕像,眼神里充满了儒家的关怀,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如今,长泰文庙已举办拜师礼、开笔礼、传统文化研学游、亲子游等传承国学活动80多场次,累计接待省内外、港澳台和国外旅游团体400多个,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

长泰文庙的繁荣,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写照。数百年前,福建海商从漳州月港出发,沿“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商品销往欧亚。如今, 这座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实现了生态与生产、生活、生意的“四生融合”,走出一条“文化兴”“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人文“海丝”路。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并重,旅游产业开发惠民生

站在茂林密布的漳州南靖县大山上俯视远望,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的楼群气势磅礴,形似一朵绽开梅花。因田螺坑土楼群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南靖境内拥有土楼15000多座,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客家人,土楼不仅代表着闽南地区独有的建筑特色,也彰显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智慧。

“2008年是土楼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节点。”土楼裕昌楼的原楼长刘纯维说。在2008年7月,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包括田螺坑土楼群等20座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福建土楼南靖景区晋级为国家5A级景区,土楼的营造技艺、土楼山歌也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土楼申遗成功的十年来,颇为注重保护性开发。比如,对土楼建筑修旧如旧,开展土楼景区环境专项整治;还聘请了专业机构对各点游客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进行科学测算,合理化解游客量与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严防“开发性”破坏。

众所周知,南靖土楼文化是客家文化、闽南文化撞击形成的差异化文化品位,是土楼景区最独特的优势资源。为此,当地政府致力于挖掘、传承土楼在人文景观资源,一边搜集整理土楼山歌曲目、民间工艺,一边在景区客流量高的景点,设置快板说唱、民俗表演等。特别是在田螺坑景区、云水谣景区、河坑土楼群内,游客甚至可以在传承人的教学下,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从自己记事起,土楼居民生火做饭的老灶台都砌在屋里,不仅容易把墙体熏黑,也不利于土楼建筑防火。”刘纯维回忆。为此,国网福建电力公司对土楼进行内外部线路表箱改造、厨房电器化改造和电缆入地,提升景区颜值的同时,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绿色、安全。

申遗成功的十年来,南靖土楼成为漳州乃至福建的王牌旅游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7年,南靖“福建土楼”景区接待游客450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约1130%,在旅游收入、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都增长了10多倍。

“生活环境和交通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比如,建起通往景区及周边的公路,还建了公厕、绿地广场、村民新村安置点。”景区讲解员洪晓梅对当地10年来的种种变化感受深刻。

就在今年7月,南靖县还将举办一场靖商发展大会,围绕南靖土楼申遗成功十周年、南靖土楼茶、靖商精神等,突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文物保护等热门民生话题,传播南靖土楼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典型经验。

打造城市“生态+文化”模式,带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一排长长的台阶上,两尊由玻璃钢材质制作、发呆的人物雕像,一个发呆钟表和一个卡通的儿童雕像,造型萌态可掬又生动逼真。这是在漳州南山文化生态园一隅的“发呆处”看到的布局。

“每天发呆五分钟,胜吃人参一个冬”。对于繁忙的都市人来说,每天早晚能出来走走,整理一下思绪,自然十分舒畅。不止是“发呆处”,文化生态园内还有三角梅花海、南湖湿地、九龙壁等,以建设带动保护、用修补取代新建,尽量保留一些“可以用的地方”和“可以发呆的地方”,用“留白”的方式让城市有一番田园的味道。

南山文化生态园位于九龙江西溪南岸,是千年古刹南山寺和漳州老工业基地所在地。“在这里,人们可以静坐暇思,观晨辉暮霞,享四季变化,‘冬有暖阳,夏有荫凉、自由自在、畅想生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建进介绍,这里不搞大拆大挖大建,基本保留了自然山体,连通与整合零碎水网和绿网,对园区生态和文化进行梳理、整合提升,打造山、江、湖、寺、桥相融合的休闲空间。

“二期规划着力延展生态效益,进行‘生态+’提升,突出文化、商业、居住、旅游等业态植入,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目前正抓紧谋划推进。”陈建进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目前,南山文化生态园形成了良好的效益。比如,园区周边去年引进甲骨文双创基地,并跟深圳的物联网协会合作建设了物联网示范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参观考察,带动周边片区成为投资新热土。

活态传承非遗文化,大批特色文创产品走向国际

远处,群山巍峨攒翠、云雾缭绕;近处,溪水潺潺而流、绿树掩映。在长泰县城郊外,一座古香古色的宅院清新秀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学经典《大学》化作歌曲,伴着悠扬绵长的古琴声丝丝入耳。

如今,在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后坊村的密林深处,斫琴大师谢建东的龙人古琴文化村成了全国唯一以“古琴文化”为主题进行开发建设的综合型文创产业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也是集古琴制作、琴学研究、文化传承、艺术传播、教育及游学研学等于一体,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学、研”一体化园区。

在走访古琴文化村时,还遇到了滕派蝶画第十八代传人陈军。此时,他正在文化村的一间房舍内为古琴配上滕派蝶画。画布上,形态各异的蝴蝶小巧精美,栩栩如生。“古琴和滕派蝶画都是非遗项目,二者结合起来,有珠联璧合的效果。”陈军说。

如今,龙人古琴正在探索产业联动模式,围绕“古琴文化”特色研制了“冰弦”,还向市场推出龙人古琴、龙人琴茶、龙人琴香、龙人琴服,形成了以古琴为符号的系列特色文化产品。“自2011年起,连续举办八届古琴文化艺术节,并通过举办龙人古琴进校园、海峡两岸古琴论坛、古琴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演奏技艺传承人、龙人古琴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冰说。

“古琴文化”也成了一张对外交流的名片。在2015年,他们曾代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参加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另外,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慕名而来。“曾经新西兰一位校长带着采访团来考察,虽然带了翻译,但还是存在交流障碍。让我们很惊喜的是,音乐成了双方沟通和表达最好媒介,让彼此的文化得到交融。”这次经历,让张锦冰等更加坚定了文化“走出去”的信心。

上一篇:山东济宁:步步跟进环保监督
下一篇:黄河壶口瀑布现半清半浊景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