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中新媒体对传统国际新闻媒体的补充

2016-07-05 11:00

摘 要:近年来,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使得传统媒体也在不断适应趋势、发展创新,其中也包含国际新闻报道类两大媒体《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二者在新媒体领域都有所建树,尤其在其微信公众号上的建设值得借鉴,新媒体的参与对传统报纸有了进一步的补充。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其微信公众号的表现,从而探究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媒介融合;国际新闻类媒体;微信公众号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025-02

一、传统国际新闻媒体

1.传统报道方式

传统国际新闻媒体以《参考消息》为代表,摘取外电,做成文摘类的报纸。《环球时报》本是《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的综合性国际新闻周报,与《参考消息》一起是我国仅有的两家可以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如今二者都已发展成为发行量巨大的日报。

2.传统媒体面临困境

2015年传媒蓝皮书课题组对30多家都市类报纸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报业广告,普遍下降20%以上,个别报纸下降幅度高达30%,发行量也普遍下降。面对新闻具有时效性的天然特点,而新媒体的报道形态在时效性、互动性、信息量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报纸在新媒体面前不得不败下阵来。

《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作为国际新闻报道的发行量巨大的两家传统报纸主流媒体,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客户端,都做出了及时的反应。

二、媒介融合

从定义上来说,狭义的“媒体融合”指的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而广义的“媒体融合”则范围广泛,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1]。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同时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提升至90.1%。“媒介融合”成为时下最热门词汇,但是媒介融合并不只针对媒体生产内容,这是一个从业务到制度再到思维的全方位的变革。

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补充

现在最热门的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客户端,微博对于信息发送的限制较少,并不能拉开各家之间的差距;客户端的发展较为不成熟和复杂;而微信截止到2016年3月,月活跃用户数突破7亿,较2015年同比上涨29%,发展迅猛[2]。

微信本身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点对点”传播,到2012年8月,微信推出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同时成为大众传播平台,“社交网络从原来的浅社交、泛传播、弱关系,向深社交、精传播、强关系转变实现深度信息的精准达到”[3]。随着麦克卢汉“地球村”理论成为现实,信息之间的交换和交流更加方便,尤其是国际新闻报道类媒体更是承担着了解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重要功能。

1.《环球时报》的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的微信订阅号每日向公众推送一次,以评论方式介入国内话题,除了传统报纸所有的对国际世界的报道,微信增加了许多国内事件的解读。在刚刚成立的几年里它曾饱受争议,而近几年《环球时报》作出的转变是有目共睹的:不激进、不盲从、理性分析问题等成为其新特质。

以最近发生的“魏则西事件”为例,21岁的魏则西生前被查出患恶性肿瘤,辗转多家医院之后通过百度搜索到北京某三甲医院,花光20多万后仍不幸去世,而他生前撰文表示该医院生物免疫疗法在国外早已淘汰。该事件于5月2号进入公众视野,此后一个周的时间持续发酵,在朋友圈、微博都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转发。

由表1可以看出,《环球时报》微信公众号5月2日首先推出的一篇文章,举样由于虚假医疗广告而被罚五亿美金这一例子。2、3、4日有关“魏则西事件”的文章数目逐日增加;从标题可以看出,编辑找取了不同身份的作者、从不同角度撰写文章,将国内这一热门事件进行层层剖析。

表1 内容涉及到“魏则西事件”的微信文章列表

媒介融合中新媒体对传统国际新闻媒体的补充

上一篇:国际油价收盘下跌 需求放缓掩盖油长言论
下一篇:江阴木兰拳队在国际大赛中喜获大金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