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湾:一村八烈士

2020-07-01 04:12

  □ 记者 陶鸿飞 郑鑫

    开栏的话:在武义这片红色的土地上,1930年时武义、宣平两县红军人数达5000余人,占当时全国红军总数的二十分之一。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宣平红军)利用山深林密,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35年,粟裕、刘英率领红军挺进师进入武义,战斗足迹遍及武义的14个乡镇。武川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武川大地的山岗上、丛林中,至今埋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无名英烈,默默地守望着新中国美好的山河。为表达对那些默默牺牲的革命英烈的崇敬,缅怀他们的短暂而崇高的革命精神,武义县融媒体中心组织媒体记者开展“重走千里红军路追寻无名英烈魂”系列采访活动,组成多个全媒体采访小分队,踏上追寻无名英烈的忠魂之路。通过深入挖掘无名英烈的动人事迹,锤炼记录者,感召后来人。

  村庄名片:在武义南部山区,有这样一个村,1930年时全村只有68户,300多人口,却有39人加入中国共产党,40多人参加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宣平南营红军),全村只有“两户半”与红军没有牵连(两户是地主,一户是富农),被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蔑称为“强盗村”、“土匪村”。

  这个红色的村庄就是柳城畲族镇前湾村。一个小小的村庄,在土地革命时期,出了8位革命烈士。

  11月13日晨8时,武义县融媒体中心“重走千里红军路追寻无名英烈魂”采访小分队一行8人驱车前往前湾村采访。

  为了纪念先烈,前几年,前湾村建起了宣平地区革命史展览馆。展览馆里,当我们问起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宣平南营红军)的战史及8位烈士的事迹,红军后代、村党支部书记陈昌武娓娓道来。

  1930年6月中旬,前湾村党支部书记潘成波在前湾夫人殿召集党员骨干、农民协会积极分子召开会议,商议组建宣平南营红军,后兵分两路集中到新屋村龙虎山殿,正式宣布成立宣平南营红军,共有120余人。潘成波任宣平南营红军指挥,王湘任党代表,下设一个交通队、三个中队。随后,队伍又浩浩荡荡开到白云庵和山下鲍村祠堂扎营,部队一路扩大,已达160多人。

  6月下旬,宣平县委在坦洪乡上周村鸡紫坪召开宣平南、西、北各营负责人会议,成立“宣平红13军浙西第3纵队军事委员会”,宣平红军定番号为“红军第13军浙西第3纵队”,宣平南营红军改称红军第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8月28日,潘成波率军到达高水村一带,宣传红军主张,打土豪,分浮财,筹集武器。朱生民率领宣平南乡100多人的起义部队到高水村与潘成波部汇合,成立了宣平南营红军军事委员会,王湘为党代表,潘成波任指挥,朱生民、姜云龙为副指挥。

  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以巨溪乡三岩寺为革命据点,在周围各个村庄活动,四处出击,打土豪,分浮财,收缴地主武器。三岩寺地势极其险要,有“天师楼”、“大旗擎天”、“神龙峰”等山峰,峰峦相接。“天师楼”主峰海拔700多米,孤峰独立,半山腰间有个山洞,洞深6米,宽20余米,高3米,洞内原来建有胡公庙。正殿有胡公神像,两侧有厢房、伙房,前殿有一楼阁,正殿后面低矮的洞穴可用于贮藏物资。洞前为刀切般的绝壁,只有洞口西边一条曲折狭窄的小道通往山下。指挥部决定由朱生民率领部分红军驻守在三岩寺山下的西畈学堂,潘成波率军驻三岩寺,相互策应。

  9月3日,南营红军袭击了国民党宣平县曳岭区署,国民党区长及警察所长闻讯逃窜,红军冲入区署,捣毁办公用具,焚毁了档案粮册,就地开仓济贫。9月9日,潘成波率南营红军在张大山与前来偷袭的松阳保安队激战4小时,红军战士、前湾人吴章川、聂涂兴二人壮烈牺牲,头颅被砍到国民党松阳县政府示众。潘成波重伤,被抬回三岩寺。

  1930年9月15日凌晨,天仍然在下雨,国民党驻丽水的省保安队两个排约60人,带着机枪等先进武器,在丽新乡畎岸村地主陈依廉等带领下,身穿长衫,头戴草帽,化装成老百姓的模样,分两路悄悄向西畈学堂、三岩寺出发。当时两地红军的人数都在100多人。当日下午,两个阵地的战斗相继打响。

  在西畈学堂,面对突然而至的敌人,战士们在朱生民的指挥下,用土枪、土炮还击一阵后,往刘岗岭背后撤退,队伍被打散。

  三岩寺红军在马腰峰处设有流动步哨,但由于几天来的阴雨天气,高山迷雾茫茫,视线很差,红军哨兵直到国民党省防军摸到身边才发现敌情,随即牺牲。山上把守头门的黄檀炮炮手发现敌情,急忙点火开炮,但由于导火线受潮,一时点不燃,也被冲上山的省防军开枪击中,当场阵亡,省防军迅速占据了三岩寺洞口西边小道。敌我双方在洞口附近地带展开了激烈的交火。敌人凭借机枪等先进武器,向红军猛烈扫射。红军虽然人多,但土枪、土铳等武器落后,很快就被困在了洞中。眼看着敌人步步逼近,重伤在身的潘成波果断决定带领30余名战士作掩护,掩护其余战友突围。红军战士在用土枪、土铳向敌人还击的同时,还义无反顾地向逼近的敌人冲上去,与之开展白刃战、肉搏战,有的紧紧抱住敌人滚落悬崖同归于尽。突围的红军战士攀着岩石、古藤、树枝、毛竹跳高崖而下,有的当场跌死,很多摔成重伤。

  战斗延续了6小时之久。最终,红军堆放在洞内的土火药被击中爆炸,浓浓的硝烟立即弥漫了整个洞穴,潘成波和30多名红军战士全部牺牲,其中潘成波、许连生、毛宗行、胡风南4人是前湾人。省防军冲进胡公洞后,还用刺刀一一去扎倒在地上的红军战士尸体,将洞内物品燃为灰烬,红军战士尸体被烧得惨不忍睹。

  突围出来的副指挥、前湾人姜云龙后在武义下杨一带被捕,关押于杭州陆军监狱,1931年被杀害。红军战士、前湾人吴焕章在三岩寺战斗突围后,在车门一带被捕,枪杀于柳城西溪畔。

  前湾村8位英烈全都没有留下照片。其中壮烈就义后,7位尸骨无存。只有吴焕章就义后,反动当局原本要割头悬门示众,其家族用一块银元购得头颅,吴焕章方能全身下葬。吴焕章孙子吴德宝告诉我们,几经迁移,吴焕章烈士墓现在上松线与三赤线交叉口公路旁。

  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了残酷的反攻倒算。陈昌武的爷爷在三岩寺战斗突围后逃亡在外,其妻子及一批红军家属被抓,敌人把碗打碎,铺在地上,命红军家属们卷起长裤至大腿部,双膝跪在铺满碎碗片的地上,进行残酷的折磨。

  前湾村采访完成后,我们决定前往现属丽水市莲都区的三岩寺实地考察,瞻仰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战史中最为激烈的战斗遗址。

  由于三赤线改造,我们只能绕道松阳县板桥乡前往三岩寺。经过100多里的绕道,以及多方打听,下午2时许,我们在西畈村下车,向三岩寺进发。

  60度以上的坡度,羊肠小道,荆棘密布,近两个小时的攀爬,其艰难程度并非笔墨所能描绘。下午4时许,汗透全身的我们,终于手脚并用地爬上了三岩寺。

  山洞里已无胡公庙遗迹,空空旷旷。正中立着一块大石碑,上书“三岩寺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撰写。洞内靠壁位置,又立着5块石碑,记录了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光辉的革命历史。

  站在山洞边缘,俯瞰脚下刀切般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虽然其间也有丛林,还是忍不住令人心惊肉跳。将近90年前的那个阴雨绵绵的秋日下午,30多名红军战士拼尽全力战死洞口,其余七八十名战士义无反顾跃下眼前这万丈深渊,无一人投降苟生。面对眼前的苍茫群山,我想,每个到这里瞻仰遗址的人都会想仰天发问:是什么信仰支撑着红军战士如此大义凛然,如此视死如归?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请记住前湾村8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请记住红13军浙西第3纵队第3大队为新中国建立浴血奋战的全体将士!

上一篇:磁县:全方位防控疫情
下一篇:SpaceX首次载人火箭发射任务推迟 调整前宇航员已进入船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