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逼格故事写作素材】2016普利策获奖新闻报道

2016-05-13 16:10

  2016年,正好第100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4月18日在纽约揭晓。获得新闻类最高奖项——公共服务奖的美联社的四位女记者,报道了东南亚2000名劳工,为奴二十二年的故事。

  有趣的是,2014年奥斯卡,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的电影是切瓦特.埃加福特主演的《为奴十二载》。而2015年,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的是,改编自一篇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报道的《聚焦》。说实话,这还真是有点巧,大启都忍不住想,这难道是普利策的评委和奥斯卡的评委串门了?或许都是我们常提的美国精神在发挥作用吧……

  大启注意到网络有人把这篇获得最高奖项的报道Slaves may have caught the fish you bought翻译了过来。便转载了过来,删减了一番,留下了报道中故事成分强的部分。大家可尝试阅读。

  文 | 罗宾?麦克道尔 (Robin McDowell)、 玛吉?梅森 (Margie Mason) 、 玛莎?门多萨 (Martha Mendoza) 翻译 | 全球眼注:本文有删减(原报道是近7000字的长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

  

  缅甸奴工坐在牢笼里,透过生锈的栏杆向外张望,他们藏身的热带小岛,距离他们的家乡有数千英里之遥。就在几码开外,几名工人将奴工捕获的海鲜装船,它们将进入美国的大超市、餐馆,甚至宠物商店的供应网络。然而,因被怀疑有意潜逃,8名男子被囚禁起来,他们是可能有胆子逃跑的奴工。他们居住的空间逼仄狭小,甚至不够供他们躺下。他们每天只吃得上几口咖喱饭,食不果腹,被困在这个牢笼中,直到他们被迫登上下一艘渔船重返大海。

  

  “我只是告诉船长,我已经忍无可忍,想要回家。” 觉奈(Kyaw Naing)对着同情奴工者偷运到岛上的美联社摄像机说,他深色双瞳里满是恳求。“下一次渔船停靠时,我就被立即关了起来。”他神情紧张,生怕附近的看守听见。

  复杂的连接网络将海鲜捕捞者与消费者分离,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你吃的海鲜可能来自奴工之手。“血汗海鲜”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

  据他们说,船长强迫他们喝脏水,每天轮班作业20至22个小时,没有任何休息日。几乎所有人都说,如果他们抱怨或试图休息一会,就会遭到踢打,被人用有毒的黄貂鱼尾巴抽,或遭其他方式殴打。他们费力地拉起装满鱿鱼、虾、鲷鱼、石斑鱼的捕网,但收入很少甚至没有。

  

  渔船上虐待现象的轻重程度取决于船长及其助手。昂奈温(Aung Naing Win)两年前离开在缅甸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他说,一些渔民们忍无可忍而投海自杀。昂奈温现年40岁,让他最痛苦的工作是在船上的冷藏库里作业,温度低至零下39度,却没有适当的御寒衣物。 “那里寒冷刺骨,我们的手像被火烧一样。”他说,“没有人在乎你的死活。”“

  我们的父母很长时间没有我们的音信。我敢肯定,他们认为我们都死了。”

  

  在最极端的个案中,很多劳工反映,许多人在船上致残,甚至在他们的船上丧命。“如果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在吃这种鱼,他们应该记住我们。”30岁的昂莱敏是一名从本吉纳逃出来的奴工,“海底尸骨肯定堆积如山……那些人的尸骨可以堆成一座岛,死的人就有那么多。” 昂莱敏说。

  受季风雨影响阿拉弗拉海气候恶劣,一年中有好几个月难以乘船抵达本吉纳。由于没有互联网接入,本吉纳更显得与外界隔绝。上月,一个手机信号塔终于完工,村民们每天晚上爬到附近的山上,希望找到手机信号强的地方发送信息。

  在森林密布的小岛深处,那些刚逃出的奴工寻找食物、以雨水解渴,被奴工捕手发现的恐惧时刻笼罩着他们。

  而就在覆盖尖锐珊瑚的海滩附近,一处被丛林掩盖的墓地里长眠着几十名奴工,他们的墓碑上都是泰文假名。他们的朋友说,这些人被骗或贩卖到船上时,别人给了他们假的泰文名字,以永远掩盖施虐者的暴行。(可自行联系电影千与千寻,关于名字的使用——即对主体意识的取消和坚守)

  

  印尼官员其实也在试图采取执法行动,禁止货船从渔船上收集渔获。这种做法迫使渔民呆在海上数月,甚至数年,事实上形成了“漂浮的监狱”。

  她说,她对本吉纳以及其他岛上的奴工虐待问题深感不安。“我很难过,寝食难安。”她说,“为了一盘海鲜,他们正在打造一个专事奴役、偷盗、偷捕以及大规模破坏环境的帝国。 ”

  泰国海产品产业的奴工现象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背后成因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移民现象无异——人们希望摆脱难挨的贫穷,在别处寻找乐土。

  本吉纳奴工捕捞的海鲜可以漂洋过海,去到世界各地。但他们自己的生命往往湮灭在这座岛上……

  

  大启删减后,基本只留下了报道的框架——光鲜的海鲜市场和背后现代奴役残酷现实的对比。以及对渔奴们生活状况描述的内容。没剩下的,可能就是作为一篇新闻报道“问责”的部分。

  同时,这篇报道能拿奖,背后还有一个小插曲。曝光这些渔奴后,他们的生命安全会有风险。但是如果选择先救人,事件一曝光,四个人可能又会错失第一时间报道的优势。当然最后四位记者选择的是先救人。这是非常符合美国甚至是普世价值观的。当然大启只是这么一写,你们也是这么一看。但是其实背后有多难,大家看看现在对媒体行业的讽刺抨击就行了。

  

  E

  N

  D

  官方微博:@艺启教育

  微信公众号:YQJY-YK001

  咨询微信:YQJYZX001

  艺启官网:

上一篇:新闻早报 2016.05.10
下一篇:爱读爱看数字报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