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20140811 与病毒打交道的人

2018-08-31 07:21

8月11日19:38

 
   

CCTV-新闻

 

8月11日19:38

 

重播:

 

CCTV-新闻

 

8月12日03:45

 
   

CCTV-新闻

 

8月12日05:45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曾经有人这样形容“解放军第302医院”,叫:“开门用脚踹,对象吹得快,地上钱没人爱”。这是因为302医院是全国最大、全军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外行人会难免会有误解。但好多专家却扎根在这里,在传染病防治领域、特别是肝炎治疗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国是肝炎高发国度,每年全球70万人因病毒性肝炎死亡,我国就占了一半,他们的工作有多重要可想而之。

  慢性乙肝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我国乙肝患者的数量在世界上排在首位。很多人得了乙肝,不但健康受到影响,心理上也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还会影响到升学和就业。可以说乙肝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疾病,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是乙肝的治疗在医学界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表面抗原转阴的问题是乙肝治疗中的一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正是解放军302医院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王福生是著名的传染病研究专家。作为一名302医院的医生,他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肝病患者,这些患者的身心痛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感悟到作为一名传染病医生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拒绝了美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到国内,回到302医院,继续致力于乙肝的治疗研究。经过多年刻苦攻关,王福生和他的团队探索出一条根治乙肝的新途径,那就是将药物抗病毒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治疗乙肝的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首创。

  目前在302医院接受免疫细胞治疗乙肝的患者中已经有百分之三十五实现了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恢复了健康。其实在302医院这样的创新还有很多,我国肝病人群数量大,病种多,但是到底有多少种,各种肝病的典型特征和发病规律是怎样的,却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这就给肝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局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病理学专家赵景民和他的团队,用20年的时间绘制了我国第一张中国人群肝病谱,对肝病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在302医院采访,记者听到了一个“拼命三娘”的故事。她,就是老军医陈菊梅。在上世纪60年代,为攻克“乙肝患者转氨酶居高不下”这一临床难题,陈菊梅积劳成疾,身体不断出现一些小毛病。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经常闹毛病的扁桃体、阑尾等都先后摘除了。47岁时,她的牙疼病经常捣乱,她又把牙齿一颗不剩地拔光了。就是靠这样一种拼命的劲头,陈菊梅解决了很多肝病治疗中的难题,她研制的很多制剂成为肝病患者的常备药。如今已经90岁的陈菊梅依然坚持每天出诊,她的成果和精神在302医院得到了传承。

  国内第一个抗肝纤维化新药第一个治疗淤胆型肝炎新药、第一个甲流预防中药,以及30多个特色自制制剂,在302医院陆续推出,有效提高了我国传染病的综合治疗水平,也降低了病人治疗的费用。

  有这样一个统计,近五年来,302医院共有27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有50多个创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这在全国的传染病医院中是绝无仅有的。

  医者父母心,军队是子弟兵。战斗在传染病防治最前沿、最顶端的302医院的医护人员,既揣着父母心、又甘当子弟兵。他们不计得失、不惧艰险,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殚精竭虑向科研进军,他们为军队赢得了荣誉,也为知识分子做出了表率。

上一篇:《焦点访谈》 20140804 驰援灾区
下一篇:《焦点访谈》: 一次“走亲戚式”的访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