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优化设备制造企业生产调度与成本控制
1908 2024-11-22
“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一经发现,立即劝其剪短。”据报道,近日,山西范亭中学出台的“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引发社会关注。
范亭中学的“最严校规”在这个入学季格外引人关注,实际上,是否准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早已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而一些学校对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也采取过过激的处理方式,比如摔坏学生手机,甚至进行集中销毁。但在舆论的介入后,学校往往会改弦易辙,让处理方式变得“温和”一些。此次事件中,范亭中学坚持“最严校规”不变,很大原因就在于已经与学生、家长签订了《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十不准》协议。协议规定,“只要发现学生携带手机进学校,一概销毁,概不退还。”这让学校变得有底气。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未成年人被智能手机“俘获”,一些学生还将手机带到课堂,在课间玩手机,甚至上课的时候也偷偷玩,这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样的规定很有必要,也有相关规定作为依据。在2018年8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
但是,学校摔坏学生手机的做法即使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允许,也是不妥当的。学生的手机是学生的正当财物,销毁学生手机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范亭中学的“最严校规”初衷虽好,但管理学生、教育学生不能一味“从严”,更不能打着教育的旗号,以爱之名进行粗暴管理与不法干预。学校在管理时,要避免伤害学生正当权利。比如在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问题上,可以采取暂时集中保管,到放假时再集中发还给学生的办法。
学校从严治校可以理解,但从严治校也要经得起法治标尺的衡量,只有以学生为本、以法治为底线,多一些人性化管理,才能避免学校管理“走火”,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原标题:“最严校规”要经得起法治推敲